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疏散星团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中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性。近年来在观测和理论工作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综述了疏散星团的研究现状,对成员判别、基本参数确定、团与恒星的演化、团的结构和动力学进行了详细评述。  相似文献   
2.
哈罗铁路沿线沉积物粒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罗铁路开通对沿线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自开通以来饱受风沙危害。对铁路沿线及防沙体系内沉积物粒度特征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该线风沙危害的科学防治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1)铁路沿线沉积物组成以中细沙为主,灌丛沙地分选性中等至很差,偏度以近对称为主,峰度中等至很窄;戈壁区沉积物整体分选性较差,偏度以极正偏为主,峰度以很窄为主;(2)灌丛沙地粒径频率曲线呈单峰态分布,而戈壁粒径频率曲线呈双峰或三峰态分布;哈密盆地区戈壁沉积物粒径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为上粗下细;(3)铁路沿线形成沙害的主要原因是就地起沙,防护体系内的积沙已成为危害铁路的二次沙源。  相似文献   
3.
闽中北短时暴雨概念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福建中北部35个站1994~2001年97次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等进行分析,将天气类型分为冷式切变(或槽)影响型、西南气流影响型、副高型(Ⅰ~Ⅱ型),归纳总结了各天气型的雷达回波源地、加强区域、路径、演变及降水特征,建立了天气图等常规资料与雷达回波资料相结合的闽中北短时暴雨3种概念模型。Ⅰ、Ⅱ型的降水强度总体相差不很大,有西南风急流比没有时降水强,Ⅱ型尤其明显,Ⅲ型降水强度最弱、持续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4.
温和水热法制备MZr2(PO4)3(M=Na,K,R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分别制备出纯净的磷酸锆钠 [NaZr2 (PO4) 3 ]、磷酸锆钾 [KZr2 (PO4) 3 ]和磷酸锆铷 [RbZr2 (PO4) 3 ]。研究了原料配比、矿化剂 (氟离子 )、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水热晶化条件对产物生成的影响。发现在较宽的温和水热条件下可以制得这三种磷酸锆盐 ;随着碱金属离子的增大 ,产物的生成条件越来越窄 ;最佳制备条件是 :F- ZrO2 =2、P2 O5 ZrO2 =3 (均为摩尔比 )、[ZrOCl2 ]=0 6mol L、反应温度 1 5 0℃、反应时间 2天。用水热法没有制备出同一系列磷酸锆盐中的磷酸锆锂 [LiZr2 (PO4) 3 ]和磷酸锆铯 [CsZr2 (PO4) 3 ]。采用XRD、SEM、IR、Raman和XPS等现代物化仪器对产物的结构与物相纯度进行了测定与表征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求解变分不等式Newton方法的半局部收敛性,建立了类似于Kantorovich定理的收敛性结果。该结果不仅为判断Newton方法的收敛性提供了可计算的充分条件,也给出了Newton方法的收敛域以及问题解的存在区域。同时,文章也得到了Newton方法的若干收敛性质,包含收敛阶以及可计算的误差估计式等。  相似文献   
6.
Using methods of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and finite element (DDA+FEM), this paper simulates dynamic processes of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of 1976, which occurred in the northern North China where its internal blocks apparently interacted. Studies focus upon both th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the blocks, in particular, the Ordos block, and variations of stress states on the boundary faults.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was composed of three events: slipping motions of NNE-striking major fault, NE-striking fault near the northeastern end of the NNE-striking fault, and NW-striking fault on the southeastern side of the NNE-striking fault. Compar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our model yields a result that is more agreeable with the configuration of aftershock distributions. A number of data are presented, such as the principle stress field during the earthquake, contours of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the strike-slip deformation between blocks near the earthquake focus, time-dependent variations of slips of earthquake-triggered faulting, the maximum slip distance, and stress drops. These results are in accord with the earthquake source mechanism, basic parameters from earthquake wave study, macro-isoseismic line, observe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vectors, etc.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exerted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adjacent blocks and boundary faults between them, thus resulting in differenti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The Ordos block seems to have experienced the small-scale 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 and deformation, but its northeast part, bounded on the east by the Taihangshan and on the north by the Yanshan and Yinshan belts, underwent relatively stronger deformation.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also changed the stress state of boundary faults of the North China, 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shear stress and a decrease in normal stress in the NW-trending Zhangjiakou-Penglai fault through Tangshan City and the northern border faults of the Ordos block, and therefore raises the potential risk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This result is supported by the facts that a series of Ms ≥ 6 earthquakes took place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lock after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7.
试论会东大银厂铅锌矿找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银厂铅锌矿点分布区的地层、构造和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论述,并与大梁子铅锌矿床作了对比,提出了寻找该类矿床的模式及找寻工业矿体最有希望的地段。找矿方法宜先化探后钻探。  相似文献   
8.
南盘江盆地在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作用基础上,于海西-印支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即由早期裂谷(D-P_1)、晚期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P_2-T_1)、前陆盆地(T_2-T_3)。通过对该盆地南部早三叠世初期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证实在盆地演化过程中确实有过洋壳生成。该盆地在中晚三叠世发展为前陆盆地表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曾沿黑水河断裂带发生过碰撞造山。  相似文献   
9.
图像配准和融合及其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图像配准和融合是图像分析和处理的基本问题,在医学影像、遥感、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它们在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应用。本文提出并实现了基于Fourier变换的图像配准和基于子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在图像融合中,我们采用特征选择的取大原则,这种准则更适合于来自不同图像中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区地热基本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实测26口井的地热数据中取得14个大地热流值,认为云南地区地热场具有西高东低,并自西往东呈波浪式逐渐变低的趋势,该区具有高地热特征的地质发展历史。由于该区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过渡地区,具有岛弧型的高地热特征,也具有岛弧地带地震活跃的特点,强震多发生在深大断裂带上。该区不同构造单元中的地热场存在的明显不均一性,影响着地震的孕育和地震的发生,地热场、温泉和地震的分布呈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